成果转化

  新型研发机构,现在可谓炙手可热。

  近年,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新型研发机构不仅是一个高频词,而且也频繁出现在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和法律文本中。

  很多人都很好奇,新型研发机构,何以被社会各届寄予了厚望?它「新」在何处?它到底长什么样?

  01 发展历程和现状

  新型研发机构并非新鲜事物,早在1996年,深圳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就携手共建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从而开启了中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崭新探索。

  2015年,广东省率先制定发布《关于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试行办法》、《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申报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的通知》,其后各地相继出台新型研发机构的鼓励政策,掀起了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的热潮。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明确了开展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工作,专门发布了针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支持举措或管理办法等。

  近年来,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呈现井喷式发展。科技部火炬中心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底,目前全国新型研发机构达2000多家。从业人员总量达到约20万人,其中硕博学历人员占比接近一半,大约三分之一的机构拥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行业领军人才。

  从运行效果看,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能力突出、社会效益明显。200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共承担科研项目3万多项。超过半数的机构承担过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还有20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累计孵化产生各类科技企业将近2万家。科技部已将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列入「十四五」计划,并明确鼓励地方政府,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研究制定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展先行先试。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历程图:

  

undefined


  02 新型研发机构的特征

  科技部在2019年下发的《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官方定义为:新型研发机构是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可依法注册为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

  虽然科技部对新型研发机构的认定标准和指导意见已经颁布,但各省市认定和支持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口径却各有不同。各地政府正在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引导、评估、布局。

  新型研发机构的基本特征,颇有民间曾广为流传的模样:「三无四不像」。

  「三无」:无级别、无经费、无编制。

  「四不像」: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文化不同。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机构,内容不同。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目标不同。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机制不同。

  

undefined


  03 新型研发机构主要类型

  新型研发机构,根据依托单位和建设主体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政府主导型、大学主导型、科研院所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共建型等。有资料数据显示,目前大部分是企业主导型机构。

  有不少业内专家认为,非营利社会组织的形式,可能是最被寄予厚望的一种模式。它没有追责问题,没有利润、效益要求,也没有生存压力,而且它可塑性强,没有过多的边界、规矩,反而更有利于创新。

  也许是由于新型研发机构形态多变,也许是由于其不断创新迭代,在今年,曾有记者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什么是新型研发机构时,王坚深思熟虑后的回答竟然是:不知道。

  他的逻辑是,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是多样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寻找边界、突破边界。作为承载创新使命的新型研发机构,也一定是形态万千,应需而生、应市而变,是在实践土壤中成长而成的「自然之果」,具体怎么长,长什么样,并无固定模式和形态。

  创新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的过程,如果我们都能预料到的,或者规划好的,那八成不是创新,或许仅仅是原版的升级。无论创新活动本身还是创新载体的运行,一般都是如此。

  

undefined


  04 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

  长久以来,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一直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瓶颈之一,新型研发机构的应运而生,成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和服务地方经济转型的一支劲旅。目前国内比较知名的机构有: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等等。尤其是近几年,新型研发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包括大学、科研机构,还有资本、人才等彼此之间既独立、又融合的结果。所谓独立是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功能清晰,有边界感。这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融合则是科技、人才、资本、政府等社会资源的有机融合,是为了形成整体合力。比如,大学的基础研究成果,可以顺畅地在企业得到转化,这就是融合。在目前国内的新型研发机构中,大部分机构都采用了柔性用人机制或外聘研发人员,实现了对更大范围人才资源的吸纳。比如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近年一直在探索「兼聘兼薪」新机制,与共建单位、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开展人才共享与兼聘、尝试保留编制身份前提下「全时全薪」在量子院工作的模式。在人才聘任时,不唯职称、学历、论文、奖项等,针对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注重人才的科研和学术能力与潜质。新型研发机构,是打破体制内外各类组织边界,由科技、人才、资本、市场等社会资源被激活,通过流动、集聚而成的创新载体,能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极大地提升研发效率。曾被誉为「杭州攻关模式」的云栖工程院,竟然没有一名自己的研发人员,但即便在疫情影响下,这几年最多时曾有500多名科学家同时在合力攻关,成效显著。类似模式的还有无锡雪浪工程院和正在筹办的上海海纳工程院等。「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未来十年的主旋律,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研发机构在汇聚创新要素、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和重构区域创新系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地方政府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随着政府积极地优化布局和规范管理,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型研发机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