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

  打通idea与技术产品间的“断裂带”,细分赛道很关键

  文|上海市宝山区委书记 陈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从战略发展全局擘画大国创新,推动我国向建设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不断奋进。5月8日,陈吉宁书记围绕南北转型调研宝山吴淞创新城时,对宝山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我们深刻认识到,宝山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已经从前期的“立梁架柱”进入到当前“添砖加瓦”“雕梁画柱”阶段,关键要进一步培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核心功能,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承担更多功能和任务。为此,我把“宝山区深化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功能建设研究”作为自己此次的调研课题。方向确定了,就要有效破题。经过系统思考,近期我密集调研了一批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创新联合体、大学科技园和重点企业。

  这样安排,主要考虑有三:

  一是从全过程谋划。聚焦全过程创新、坚持全链条观念,调研对象包括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等各个科创主体,涉及人才、资金、科技基础、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创新氛围等多种科创要素。

  二是从功能性着眼。深化主阵地的功能建设,主要体现在创新创业企业培育、重点科创成果熟化、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选择这些调研对象的出发点,就是想从科技创新的组织方式、平台载体等方面精准破题。

  三是从裉节处入手。当前,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正在发生深刻的范式变革,其中科技成果转化面临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成果的成熟度不足、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空缺等诸多问题。而创新型企业在平台搭建、价值确认、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等方面也存在痛点。因此我把关注重点放在成果转化、初创企业所需所难上,就是想在体制机制上打通裉节、畅通环节。在具体的调研过程中,我与最前沿、最一线、最活跃的科创工作者一起,深入探究如何更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共同研究解决那些能够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掌握了许多一手情况、形成了不少工作思考,主要有三方面体会:

  一. 科技创新的功能建设,必须强调专业化、提升专精度

  对宝山来说,关键要聚焦垂直细分领域,推动形成“众创空间-概念验证中心-孵化器-中试基地-特色产业园”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从而更好引导未来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产业能级加快提升。

  概念验证中心为例,这是一种高校与各类机构合作运营的创新组织,旨在对早期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可行性进行验证,打通过去在概念研究“idea”与技术产品间的“断裂带”。

  这次我调研的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同济大学科技园,都是围绕某个垂直细分领域开展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其中,东部中心重点是与复旦大学合作打造绿色低碳为主题的概念验证中心,而同济大学则是依托其在建筑和汽车领域的学科优势精准发力。

  今年5月,宝山已与同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建概念验证中心,探索概念验证区校合作的新模式。接下来,我们将积极营造更好的科创生态,引导更多高校与市场化机构合作,推动一批聚焦各个产业的垂直类概念验证中心在宝山集聚、在宝山发展。

  打造标杆孵化器同样要注重凸显专业能力。今年上海市出台了“标杆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宝山要深刻领会、聚焦发力。调研中,我看到当前孵化器正加快从原先的“物业出租+基础服务”的2.0版本,向“投资”及“全要素赋能”的3.0、4.0版本迭代升级。

  这个过程中,关键在于引导孵化器向细分赛道聚焦,寻找和集聚专业团队和人才。只有建立了技术上的领先优势,才能形成发展的“护城河”。比如,我们正瞄准硅光封装等,与新微集团合作,加快打造专业的研发中心、孵化器等,努力在硅光产业的细分赛道中实现领跑。

  二. 科技创新的功能建设,必须加快从“选择项目”向“创造项目”转变

  帮助拓宽渠道、打通资源,是这次调研中许多初创企业的共同期盼。当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瓶颈,就在于单点技术往往无法解决其面临的问题,迫切需要将许多技术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实现从“选择项目”向“创造项目”转变。就好比“攒电脑”,要根据客户在计算、存储、图形渲染等方面的不同需要,相应配置CPU、GPU、内存等,形成DIY的“攒”机方案。

  创造项目就是把企业多维的技术需求,“攒”成一个全方位、学科交叉的解决方案的过程。我们要根据企业在不同的点上的需求进行技术路径的集成分析,然后去寻找优势技术的合作方,为企业提供立体解决方案。

  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创造项目”涉及复杂综合性技术,靠一般企业自身的单兵突进难以实现。这就需要在科技创新的组织方式上加快突破,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不同创新主体共同组成创新联合体,形成“1+1+1>3”的融合互动效应。

  今年,宝山区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2023年度全面创新改革揭榜任务书,选择的项目就是“多主体全链条的创新联合体机制”。我们将根据不同产业特点、规模属性定制多种联合体模式循序推进。

  其中,一方面,对集聚度较高的产业,重点抓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推动形成强强联合、以“大”带“小”等创新生态。比如,这次我调研宝武集团,目的就是用好其强大的资源链接能力、核心技术攻关的带头作用,推动打造以宝武为龙头的金属新材料创新联合体。

  另一方面,我们瞄准新兴产业,重点推动上下游、全链条企业的集聚合作,努力形成相互协同、交叉融合的效应。今年,我们将重点推进合成生物、医疗器械等创新联合体建设,并尽快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打造更多细分赛道创新联合体,以创新的“点”带动形成产业的“链”。

  三. 科技创新的功能建设,必须要构建一套“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方式

  调研中,收益和风险是科创工作者们十分关心的话题。呼声较高的主要有两条:其一,是要有效界定平台提供的创新增值服务,推动形成持续造血机制。

  应该说,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很好的探索:比如,约定企业在完成一定规模的融资后,按照一定比例支付服务费用;再比如,构建“服务入股”模式,通过股权激励的形式,使得服务方成为创新创业合伙人。我考虑,接下来要在当前探索的基础上,推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相对标准的体系,更好保护各方利益、激发创新的积极性、提升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其二,是要为人才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宽”环境。在与一位高校教师座谈时,他明确提到受困于激励不足,在创新项目转化时较难吸引教授学者的积极参与。

  我们考虑,宝山要持续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方面加强探索,充分尊重科技创新规律和科研人员的合法利益,努力为科技创新人才构建更好发展环境。

  近年来,我们推出了“科创人才港”“留创园”“樱花卡”等一批人才服务的创新举措,宝山入选国家级、市级各类人才计划的人数都有较大提升。今年还推出了人才新政“25条”,就是要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备国际视野、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精尖缺、科技创新战略人才,更好为科创宝山招“才”进“宝”。应该说,近阶段的调研,帮助我们在深化主阵地功能建设上,打开了新的视野,形成许多新的思路,一些调研成果已经转化为工作方向。当然,这次调研到目前还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在一线研究、思考、深化、总结。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围绕“科技创新策源与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政策供给”“科创产业发展”“科创功能空间布局优化”等方面开展调研,把科创宝山的长期“施工图”画得更精细,干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