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

求真务实,加快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系统部署了2024年9项重点任务,其中,“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位列首位。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体现了科技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过程中的关键地位。

  新的一年,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工作。

  一是进一步放权松绑,加快落实成果赋权、单列管理等政策。

  2020年5月科技部等9部门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试点期为3年。结合前期试点成效与经验,省级、市级政策层面,新一轮试点方案陆续出台并推进。例如,2023年7月上海市科委等部门印发的《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年11月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湖北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都是聚焦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等方面的部署安排。

  相关政策在落实的具体操作中,仍会遇到一些难点、堵点。比如,北京、上海等地政策都提到了“单列管理制度”。单列管理不是“单列”“不管”。从资产管理角度来看,科技成果只是“个性”更强,但也要有一套管理规范。《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在提出“探索建立区别一般国有资产的科技成果资产管理制度”的同时,要求实现“规范化的资产管理”。

  在实际操作环节仍存在一些争论,需要成果转化、财务国资等部门在遵循科技成果转化规律、遵循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前提下进一步沟通、理顺。除此之外,先投后股、先用后转、专利开放许可等相关探索举措,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打磨,以真正发挥成效。

  二是大学科技园改革进入深水区,推动校内外耦合联动成为破局关键。

  大学科技园是高校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性平台,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载地。2023年8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北京市教委共同发布《北京市关于新时期推动大学科技园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增势赋能、能力提升、产业培育、融合发展、开放合作等5个方面提出19条重点任务;2023年12月,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从深化高校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大学科技园专业化建设、加快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改革优化考核评价等4个方面提出15条主要任务。

  如何有效把握高校内设机构与大学科技园的关系,是改革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关键。因此,《上海市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要求“推动大学科技园融入高校技术转移体系”,并强调“推动校内外专业化队伍强耦合”。这种“融入”并非指大学科技园与内设机构合署、合并,而是指通过相关举措实现高校内设机构与外设市场化主体在协作机制上的强耦合,表面上是机构之间、队伍之间的强耦合,实质上是“内”“外”机制的强耦合。

  从工作流程看,科技成果披露与专利申请前评估、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等相关职能一般由高校内设机构实现,师生创业服务、科技企业孵化、融资服务等相关职能则落在大学科技园,中间还存在转化机会评估、项目挖掘、概念验证、项目推介、对接撮合等环节,这些则可由校内外专业化队伍协同承担。只有完成协作机制上的强耦合,大学科技园才有充分的条件去实施“超前孵化”,进而“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三是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质量亟待提高,正视“失败”并加快探索新模式。

  近年来,各地相继出台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的相关政策,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的模式。值得肯定的是,相当一部分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多年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有部分新型研发机构存在定位不明确、布局不合理、机制不健全、效益不显著等问题。

  以大学地方研究院为例,一些“失败”案例的具体情况包括:未能实施开放创新,成为课题组封闭式创新自留地;未能开展有价值研发,堆叠出重设备、轻研发的表面工程;轻视成果转化体系构建,职务科技成果权属不清晰、转化路径不规范等问题频出;收入单一,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绩效不显,运营方面完全依赖公共财政资金支持。

  四是概念验证模式机制大范围普及,“投资”成果转化越发务实。

  近两年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在探索,通过高校和科研院所自筹或公共财政支持等方式建设概念验证平台,搭建跨越科技成果转化鸿沟的“桥梁”。杭州在2022年11月提出打造“概念验证之都”,天津也在2023年10月提出建设“概念验证先锋城市”。概念验证模式有助于寻找高潜力项目,为之进一步赋能,并为相关主体是否“投资”成果转化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吸引下一步资金资源的科学投入。

  需要探讨的是,现阶段所推广的概念验证模式,并不完全等同于20世纪70年代用于航天工程的技术就绪度(TRL)体系中的概念验证。后者仅考虑技术维度,主要用于研发项目管理。而前者具有一些新特点,一是更加强调相关方的提前介入与广泛参与,立足投资视角,围绕技术、市场、团队等维度开展评价验证,遴选出能够吸引外部投资的高转化潜力项目;二是建立快速失败、明智失败机制。“快速失败”体现在每一次评价验证都应该考虑使高风险、低潜力项目快速掉头,“明智失败”则要求确保在失败中吸取经验,能够引导未来在新的研发和转化路径上走向成功。

  2024年,面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更要加强内在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务实功、求实效上下功夫”,求真务实,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技术转移与技术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