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

2023年度盘点

  在科技发展的澎湃浪潮中,2023年落下了帷幕。此刻,我们回首望去,不禁被科技成果转化行业的蓬勃生机所震撼。这一年,科技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无数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的孕育中走出,从理论走向实践,从书架走上货架,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书写下属于这个时代独特的创新篇章。

  当然,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一年里,我们看到了诸多挑战与困难,但同时也看到了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转化模式不断创新,技术与资本的结合日益紧密,社会各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关注和支持不断提升的可喜现象。

技术转移研究院邀请了30名行业专家共同评审,并由18家业内知名机构联合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行业2023年度盘点】系列专题。旨在回顾过去一年里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主要进展、挑战与机遇,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能为相关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共同推动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事业迈向新的高峰!

今天带来年度盘点第①弹:中国科技成果转化行业2023年度十大新闻

由于此次年度盘点是行业首次推出,属于一次创新尝试,鉴于编者水平能力有限以及评审专家视角不同,因此可能会有很多不尽完善的地方,欢迎各位业内同仁批评指正,也邀请更多的机构参与联合发布。联系电话:18611999863(同微信)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行业

2023年度十大新闻

  01 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强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职能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明确,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仍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加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职能、保留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学研结合、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相关职责,把指导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等职责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于关键期,世界不同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作为重塑产业形态、实现经济复苏和争夺战略制高点的关键战略选择,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的前置条件。在此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对科技部进行重组,有利于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理顺科技管理的相关职责,推进部门协同开展科技创新,使国家科技管理更加高效。将会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推进,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

  02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

  2023年10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我国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作出专项部署。

  《方案》聚焦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有效利用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有效利用专利的权益纽带和信息链接功能,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机聚合。从提升专利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着力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优化市场服务,培育良好生态,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切实将专利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方案》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提高,全国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00亿元。一批主攻硬科技、掌握好专利的企业成长壮大,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加速形成,备案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超万亿元。

  03 火炬中心印发《高质量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行动方案》

  2023年3月14日,科技部火炬中心(现已划归工信部)印发《高质量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超过10万人,在各类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相关机构内从业的职业技术经理人不少于1万人,全国建成人才培养基地超过50个,建成不少于300人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顾问队伍。

  《方案》表示,“十四五”期间,火炬中心将以全面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宗旨,以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强化技术经理人市场化配置、搭建完成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为目标,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方案》提出6项重点任务,具体包括推动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化发展、升级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功能、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供给结构、畅通技术经理人职业发展路径、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社会关注度、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

  随着国家对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的重视,国内多所高校开设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课程,部分高校还开展了技术转移专业学历教育。南开大学于2023年新设立了技术转移与科创金融硕士,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招收的第一批技术转移硕士也于2023年毕业,各个高校正在加速高层次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

  另外,2023年全国各地也积极开展技术经理人相关的比赛:3月16日,第二届长江中游城市群技术经纪人大赛总决赛在湖北武汉圆满举行;12月3日,武汉市技术经纪人大赛总决赛成功举行;12月7日,首届西安技术经理人创新大赛圆满落下帷幕,一批优秀的“科技红娘”受到了表彰。多种形式的比赛,打造了互助、互补、比拼、共进的优质成果转化生态,为技术经理人提供了展示风采的舞台。

  04 技术转移服务首次作为鼓励类被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

  2023年12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技术转移服务”作为第三十一大类“科技服务业”的第6小类别列入,这是“技术转移服务”首次作为鼓励类产业被列入《指导目录》,将会有力促进技术转移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指导目录》,技术转移服务包括:科技信息交流、科技查新与文献信息检索、技术咨询、技术孵化、科技成果评估、科技成果推广、技术交易、技术尽职调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和科技鉴证等服务。

  相信在有关鼓励政策的加持下,专业的第三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将会更加活跃,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发挥技术经理人的专业优势,为高校和科研人员转化成果提供专业化服务。同时,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培育和建设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引导机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2023年,新疆、吉林、河南、福建等多地公布了最新的技术转移机构或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名录。

  05 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正式揭牌

  2023年3月28日,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简称海南中心)在海南海口正式揭牌。海南中心是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第12个区域中心,是“2+N”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中心是由科技部和海南省共同推进,科技部火炬中心、海南省科技厅给予支持指导,由央企通用技术集团市场化运营的全国第十二家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也是唯一一个由央企运营的国家级技术转移平台。

  海南中心作为科学技术部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举措,将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优势,充分发挥对技术要素跨境流动的枢纽作用,打造全要素集聚、全链条贯通的国际化技术转移服务平台。

  根据《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建设方案》,海南中心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互联网+”技术转移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国际技术转移示范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引擎;推动政策和制度创新,打造国际技术转移新高地。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成为技术要素跨境自由流动体制机制试点的“排头兵”,技术跨境流动制度创新新高地、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贸易服务。

  06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免疫年龄诊断试剂盒技术”专利和技术秘密以6亿元成功转让

  2023年10月28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广东泰恩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证券代码301263)签署协议,针对王宏林团队研发的“免疫年龄诊断试剂盒”相关专利和技术秘密进行技术转让,合同总金额6亿元(包括技术转让费用5000万元,以及按获批产品当年度净销售额的6%计提销售提成)。此次技术转让总金额高达6亿元,创下了今年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的记录,并且采用“技术转让+销售提成”的付款方式,非常有代表性。

  研究团队通过高通量单细胞测序3岁至91岁的人骨髓组织样本,深入分析后发现了能够指征机体衰老的免疫学指标。研究人员对该指标进行体外定量检测,实现在体检等过程中通过微量外周血来精准评估机体的“免疫年龄”,预警机体内的“危险信号”。

  在历时3年半的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医院以及企业始终保持密切沟通,根据市场需求和转化预期,不断优化研究成果。在医研企的共同努力下,最终的产品可以在仅取1毫升样本、耗时1小时、针对1个主要指标的条件下,准确评估人体“免疫年龄”。据介绍,该产品在体检、年龄相关性疾病、中重度炎症和癌症等风险筛查领域具有巨大应用前景,有望成为国内首个获得注册批准的人体免疫年龄精准检测三类医疗器械。

  07 中科院微电子所孵化企业——中科飞测在科创板上市

  2023年5月19日,中科院微电子所孵化企业——深圳中科飞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科飞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本次上市,中科飞测募资总额约为18.88亿元,上市首日中科飞测总市值约为219亿元。这是2023年由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孵化而来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2014年12月12日,中科院微电子所与另外两家公司签订《深圳中科飞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协议》,约定各方共同出资设立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其中中科院微电子所用4项专利协议作价480万元以无形资产进行出资。截至上市,中科院微电子所仍持有中科飞测4.84%的股份,价值超10亿元,比原始作价480万元增值了约200倍。

  中科飞测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领先的高端半导体质量控制设备公司,依托多年在光学检测技术、大数据检测算法和自动化控制软件等领域的深耕积累和自主创新,专注于检测和量测两大类集成电路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无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系列、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系列、三维形貌量测设备系列、薄膜膜厚量测设备系列等,已应用于国内28nm及以上制程的集成电路制造产线,打破在半导体质量控制设备领域国际设备厂商对国内市场的长期垄断局面。

  08 政府和高校设立多只创投基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创投基金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加速作用,在2023年,已有的基金异常活跃、新设的基金层出不穷,有力地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开展。

  3月31日,湖北省楚天凤鸣科创天使基金发布暨首批基金及项目签约仪式举行。该基金总规模100 亿元,首期规模30亿元,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风险容忍”原则运作,采用“子基金+直投”方式,充分引导社会资本设立子基金,专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赋能湖北科创企业成长。意向子基金管理机构包括国内头部天使机构、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及创新机构等,将通过天使子基金的有效链接,进一步缩短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时空距离。

9月26日,硬科技早期投资机构中科创星在其成立十周年之际,宣布总规模25亿元的北京三期基金完成签约,至此中科创星管理资金总规模超百亿元。中科创星成立的初衷是要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线搬运工’,在距离科技最近的位置上,为技术提高效率和转化生产力搭建一个桥梁。中科创星始终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投资理念,并在材料、能源、信息、生命、空间五大方向上探索前沿科技。

11月15日,深圳市科技创新种子基金作为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在高交会主论坛上面向全球重磅发布。种子基金认缴总规模20亿,按照“政府引导、市区联动、更早更小、风险容忍”的原则,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设立子基金,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种子期科技项目,链接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12月3日,复旦科创母基金启动仪式在复旦举行。复旦科创母基金由复旦大学联合地方政府、国企及市场化机构等共同发起设立,首期规模总计达10亿元,全力构筑校内校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圈”。复旦科创母基金将依托复旦大学丰富的科技成果转化要素,发挥母基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面向全球挖掘行业中最为优秀的专业投资管理团队,结合复旦优势学科,引导子基金投资国家“卡脖子”技术突破和科技前沿领域转化项目,优先支持复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校友创新创业项目。

  12月19日,总规模10亿元的“上海交大—大零号湾科技创新基金”正式成立,基金由上海交大与上海国资母基金等各方共同成立,将围绕上海交大科创布局,依托“大零号湾”功能优势,厚植区域创新创业生态,努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创新基金将支持上海交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助力“大零号湾”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主要覆盖科创企业种子轮、天使轮、加速轮阶段的股权投资,支持从高校实验室走出来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

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助推科技创新浪潮,2023年高校争做VC的动作日趋频繁,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还有20亿元规模的中南大学中南校友惠湘基金、一期5亿元规模的天大北洋海棠新能源新材料创投基金和1.2亿元规模的南科梧桐天使基金正式成立。这些基金设立的一小步,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一大步。

  09 多地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新模式

  2023年是各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勇于创新的一年。浙江、上海、江苏、天津、陕西、海南、河南、湖北等地出台了多项创新政策,以期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更大突破,赋权改革、单列管理、概念验证、先用后转、先投后股等新机制、新模式遍地开花,给行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3月28日,《浙江省构建科技成果“转移支付”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入选全国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典型案例。近年来,浙江以先行的使命和担当,发挥“闯”和“创”的改革精神,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堵点和难点问题,构建科技成果“转移支付”体系,以“先用后转”“以需定转”“要素跟转”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源要素向山区26县和中小企业“下沉”转移,加快缩小“技术差距”“科技鸿沟”。

7月31日,《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印发,从总体要求、试点任务、试点要求、试点保障、试点安排5个部分,聚焦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科技成果全链条管理、市场政府双向支撑的合规保障3方面,实施7项改革试点任务、1项保障任务,并在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两个方面形成工作指引,指导试点单位结合实际建立配套制度。

11月9日,《江苏省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发布。概念验证中心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质效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推动创新概念和早期科技成果迈向市场化、产业化应用早期阶段的关键驱动环节。《工作指引》分为八个部分,明确了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建设原则、布局重点、建设条件、建设管理、保障措施等。

12月20日,《陕西省推行科技成果转化“先投后股”项目资金投资工作指引(试行)》印发。根据《工作指引》,各试点市(区)可委托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国有投资平台作为投资主体,定位为“科技成果转化合伙人”。在“先投”阶段,财政科技经费以科技项目扶持资金拨付至投资主体,再由投资主体将资金投入被投企业。在“后股”阶段,当触发转股条件时,根据投资主体与被投企业的约定,该笔资金性质转化为投资资金,由投资主体持有被投企业相应股权。

此外,海南、河南和湖北等地也分别推出了赋权改革以及职务科技成果单列改革等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和成果转化热情;天津也出台了推动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的相关措施,将进一步推进高校技术转移机构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高校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良好生态。

  10 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和全球技术转移大会成功举办

  2023年,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国际合作蓬勃发展,分别在北京举办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在上海举办了全球技术转移大会两场盛会,为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促进国际技术转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月27日,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开幕式暨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拉开帷幕。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旨在促进全球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会议举办了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世界知名高校技术转移发展大会、中关村论坛技术经理人大会,1场重点国别系列技术交易类活动,4场新技术新产品首发与推介类活动,以及5场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行动中关村专场等。邀请了院士级嘉宾18人,诺奖嘉宾1位;邀请了34位外籍嘉宾线上线下参会。

大会发布了《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和《百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榜单》,推出了“十大最具影响力新技术新产品”和“十大国际技术创新转移项目”。发起成立了“技术经理人协作网络”,集聚一批各界广泛认可、活跃在一线的技术经理人,形成常设的、以公益性质为主的协作网络机制,推动技术经理人队伍高质量发展。

  9月10日,2023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成功举办。本届大会以“万‘象’需求·全球揭榜,技转生态加速度,创新发展新格局”为主题,设置10000平方米线下展区,主宾国为巴西联邦共和国,主宾省为湖北省,共设18个国家地区主题馆,吸引13个国家、8个地区参展。线上线下共有600余家机构加盟助力,打造资源流通集散地;近20家行业龙头集聚释放3000余项技术需求,600多家高校院所待转化优质成果重磅亮相,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与中小企业创新产品首发首秀,“一会”看遍科技前沿新风尚。

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已经成为技术经理人的盛会,本届大会共吸引到5693位技术经理人和302家服务机构共同参与供需对接,会上还首次举办技术经理人“淘”展活动,有100余位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服务机构等技术经纪人和技术经理人组队,在大会现场进行需求挖掘、成果对接,促成意向合作。

文章来源: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