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要闻

3月21日,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先创平台”)2025年一季度项目开工暨“武创荟”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在江夏区阳光创谷成功举办。


undefined

(活动现场)


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主任李少良,江夏区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创新局党组成员、区科技创新和人才服务中心党组书记谭小华,江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韩亚琼,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原科技合作处处长、研究员王勇,武汉纺织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胡新荣,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罗新、院长杨应奎,交通银行江夏支行副行长涂炼平,先创平台主任、武汉纺织大学二级教授王桦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


undefined

(李少良致辞)


在致辞中,李少良高度评价江夏区作为武汉科技创新重要阵地的突出表现,强调其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他指出,武汉市科创局通过构建以“用”为导向的转化体系、出台政策和搭建“武创通”平台,旨在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问题。同时,先创平台作为省市区重点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取得了亮眼成绩。李少良呼吁各方协同合作,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共同推动武汉市科技创新迈向更高水平。


undefined

(谭小华致辞)


谭小华表示,凭借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坚实的产业基础,江夏区连续三年上榜全国创新百强区,2024年排名升至第72位。聚焦新材料产业,江夏区引育60余家上下游企业,打造产业集聚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今年以来,江夏区全面推进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及区委“转型年”任务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壮大“331X”现代产业集群,调整政策提高奖补标准,打造江夏版科创供应链平台。下一步,江夏区将推动各项技术需求与产业项目的及时对接、转化和落地,做好跟踪服务,共同赋能江夏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undefined

(王罗新致辞)


王罗新介绍,武汉纺织大学以纺织学科为特色,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其中,“绿色高性能辐射防护超材料”项目已落地转化,并在多家医院投入使用;“大口径高通畅率人造血管”项目获批省重大项目,落地江夏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王罗新表示,学校将以建设先创平台为契机,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


undefined

(王勇作主题分享)


王勇分享了《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的武汉实践》。他指出,科技成果转化需做到“四好”,即成果好、伙伴好、服务好、机制好。以嘉必优公司为例,其从引入中科院技术到成功上市,实现了多项产品的产业化,展现了高效的产品转化能力。王勇强调,要顺应时代大势,满足国家需求和个人价值追求,解决成果转化中的“三信三缺”难题,通过真合作、真抓实干、放权和坚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项目签约)


在现场领导和嘉宾的见证下,“智能信息化大数据管理系统”等3个项目完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签约。


undefined

(开工仪式)


武汉蓝象合创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正式入驻平台并举行了开工仪式,各企业负责人领取开工金钥匙。这些项目将在先创平台的支持下加速产业化进程,为江夏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项目路演)


路演环节,“智能信息化大数据管理系统”“AI 试衣机器人”“医用云仓 SPD 智慧物流系统”“物联网工程安全监测系统”“医疗大健康领域工业设计产业化”5个项目,分别围绕项目内容、业务模式、应用场景、发展计划等方面,依次进行了精彩路演展示。王勇、胡新荣、涂炼平、王桦等嘉宾对路演项目做了专业点评和建议。

本次活动由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武汉市科技创新局、武汉纺织大学指导,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江夏区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创新局、江夏区科技创新和人才服务中心、江夏区商务局(投促局)与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联合主办,武汉市科技项目管理服务中心、江夏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湖北省现代纺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纤创谷”孵化器协办。武汉市、江夏区有关部门领导,高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企业代表,部分专家学者及新闻媒体代表等60余人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