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我们日常穿的衣服

盖的被子

那些看似普通的布料


undefined


除了做成生活用品

还能有什么其他的用途?


undefined


当传统纺织遇上前沿科技

纤细的纺织纤维

摇身一变

以微观之精巧

编织进人造血管的构造里


undefined


这样一根看似普通

由纤维制成的软管

很难将它与人体内

复杂而精密的血管联系起来

究竟是什么样的转变

让这根纤维软管

模拟人体血管的功能


undefined


一个成年人的血管

总长度为9600千米

相当于能绕地球两周半

血液循环一圈只需20秒

一小时能循环180圈

人体有1000多亿条血管

密密麻麻遍布全身

如此复杂的系统

一旦出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undefined


当下

中国心血管病人数达3.3亿

冠心病是动脉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

需要血管移植手术

但是,并非所有患者

都能提供足够长度和质量的

自身血管用于手术

因此,临床上需要

大量安全有效的人造血管

作为移植替代物


undefined


什么是人造血管?

它是修复血液循环的医疗器械

也是人体血管的“替身”

按材料分为

合成类(涤纶、聚四氟乙烯等)

生物类(异体或动物血管)


undefined


当人造血管

作为一种“外来物”植入人体时

它真的安全吗?

想要跟我们的身体融为一体

并长期正常工作

需要攻破几道难关?


undefined


第一关:生物相容性

不能被免疫系统当作“敌人”

具有极低的免疫原性

不会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

第二关:力学性能

要自如适应人体各种动作

以及心脏收缩舒张


undefined


第三关:渗透性

让氧气、营养物质等小分子

顺利通过

不让血液渗漏

还要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形成有效屏障


undefined


1952年

美国科学家

制成世界首个人造血管

后来发现涤纶材料

在体内耐降解特性好

但属于硬质塑料

怎么办?

科学家脑洞大开

既然硬,那就拉成丝!

通过编织做成管状物

再定型和后整理

人造血管就诞生了

纺织技术正式进军医疗界


undefined


但渗透性怎么解决?

关键在于涂层

科学家用胶原蛋白形成一层膜

结合在血管内表面

增加抗渗血能力


undefined


2020年底

一位64岁男性患者

因腹主动脉瘤进行手术

术中首次使用

由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团队与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血管外科欧阳晨曦教授

历时15年研发的

国产聚氨酯人造血管

目前

团队在大口径人造血管的

技术基础上

进一步开展小口径人造血管的研究

通过创新微观结构设计

在聚氨酯人造血管表面

构建出凹凸的结构

促使血管实现快速内皮化

该技术已经实现

最小2毫米口径的人造血管制备

能有效提升血管长期通畅率

为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

提供了重要的国产技术突破


undefined


中国拥有几千年纺织历史

从古老的穿衣历史

到如今的航空航天

大飞机、潜艇、汽车

都有纺织品的身影

从“衣被天下”迈向“编织世界”

布料变身人造血管

纺织正在编织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