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计算机科学与服装设计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站在屏幕前,面对摄像头,AI为你“换装”,沉浸式体验三维试衣……武汉纺织大学计算机学院与服装学院强强联手,推出国内首创AI三维虚拟试衣平台亮相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高等教育现场观摩点,成为国内外嘉宾关注的焦点。
一键虚拟试衣、智能定制、跨学科融合,开启“智能技术+时尚产业”新篇章。研究生杨明伟:“这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晶!”
武汉纺织大学将三维重建、智能推荐、点云配准等创新计算机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打造了集“数字人构建-虚拟试衣-服装元宇宙”于一体的智能教学平台,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的全新教学闭环,这是学校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的一个缩影。
高等教育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作为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和全国十大时装名校,武汉纺织大学发挥数智时代高等人才培养主阵地、校企融合发展策源地、社会特色服务新高地的核心功能,形成了“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未来纺织”“一元领先、多元并进、突出特色、协同发展”的特色发展理念,狠抓数字课堂建设、数字素养生态营造、数智产教一体化拓展,全面实施“学科融合、产教融合、数智融合”战略,着力培养“经天纬地”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布局新赛道 “纺织+”与“人工智能+”双向奔赴
学科交叉、产学研一体化、跨界融合、数智赋能……近日,武汉纺织大学给出“纺大答案”——整合校友资源与行业领军企业,构建“人工智能+”产学研生态圈,打破校企藩篱,加强供需对接,夯实科教融汇的高校人才培养高地。
汤逊湖畔,100多位人工智能领域精英,演绎和见证产学研、校企合作新旅程。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表示,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建设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探索“微专业”培养模式,搭建好AI实践教学平台,培养“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
武汉纺织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胡新荣教授说:“校友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人工智能+’不是口号,而是通过校友纽带,加强校企合作,让高校的‘智力池’与产业的‘需求池’无缝对接,真正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两个月前,武汉纺织大学与奇安信科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三个维度深入开展合作,共建奇安信网络安全学院、智能可穿戴设备安全研究中心和研究生工作站,共同培养人工智能+安全的高水平人才,多措并举做强卓越工程师教育,打造校企合作共建的区域高地。
“母校在交叉学科方面潜力巨大,此次合作不仅是技术赋能,更重要的是将企业级安全能力融入AI教学体系,为行业培养兼具创新力和实战力的复合型人才;将携手学校计算机学院,致力于打造华中地区网络安全顶尖队伍。”武汉纺织大学2006级校友、奇安信科技集团副总裁刘进说。
武汉纺织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与乐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了人形机器人实验室,构建“课程开发-应用创新-实践育人”全链条培养体系。同时该校还与小米集团共建了智能物联实验室,聚焦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六大领域开展跨学科攻关,着力培养“AI+行业”双栖人才。
据悉,武汉纺织大学将大力推进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推进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专业深度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微专业建设,开发AI赋能的数字素养系列课程群,打造AI+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