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8日,第十一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成果在福建泉州晋江发布,经过征集与遴选,“高品质原位聚合原液着色聚酯纤维大容量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10个项目脱颖而出,彰显了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的全新生态。
01 高品质原位聚合原液着色聚酯纤维大容量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苏州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面向原液着色聚酯纤维技术提升的产业重大需求,项目通过高储存稳定乙二醇基超细颜料色浆连续制备等产业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开发出高品质原位聚合原液着色聚酯纤维大容量制备产业化成套技术。通过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核心装备的新增改造,即可实现高品质原位聚合原液着色聚酯的高效低耗清洁生产,解决纺织印染污染问题,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02 色纺散纤维连续染色关键技术及装备
主要完成单位:绍兴国周纺织整理有限公司、绍兴文理学院、绍兴国周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绍兴国周新材料有限公司、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鉴湖实验室)、绍兴国周针织科技有限公司
针对色纺纱用散纤维染色中的高水耗、高能耗、流程长、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项目创新散纤维染色工艺流程,自主开发了散纤维高效节能连续化染色装备、系列低化学品消耗的短流程工艺,实现了散纤维大容量均匀成网与连续浸轧染色、基于废水回用的散纤维连续式溢流循环淋洗及上油和棉网低损伤开松与连续式一体化轧水烘干,形成了系统创新的色纺散纤维高效节能连续化染色关键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节水节能、用工省等优势。
03 环锭纺细纱自动接头具身智能机器人及其协同系统
主要完成单位:东华大学、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无锡灵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发明了机器人接头柔顺作业的自学习智能控制技术,创新多机械协同的机器人本体,赋予其运动自学习规划能力。发明了自导航细纱接头机器人自主移动控制技术,研制出机器人双目视觉系统与移动控制“大脑”,赋予其环境感知与自主行动能力。发明了云边融合的细纱接头机器人协同智能系统,研制了高速智能系列化细纱机组件与多装备协同软件系统,使机器人具有与环境交互的能力。
04 耐久型绿色多功能阻燃涤纶长丝直纺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东华大学
为解决聚酯纤维在后道加工及应用中的耐久阻燃难题,项目研发并生产了不含锑系重金属的耐久性多功能聚酯纤维。在后道染色中无需高温高压即可实现阳离子染料的染色。染色后纤维磷含量和力学性能保持率显著提升,阻燃性能与阻燃耐久性优异。
05 船用轻质高强芳纶复合装甲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主要完成单位:武汉纺织大学、咸宁海威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烟台泰和兴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百思通新材料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项目在高韧性芳纶纺丝成纤及表面处理技术、高韧热塑性树脂研制和自动化热压成型装备开发等方面获得突破,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用芳纶复合装甲成套技术,解决了芳纶复合装甲抗侵彻防护性能精准设计优化,树脂均匀、充分浸润芳纶织物的难题。产品已用于多型舰船等领域的复合装甲、导流罩、拖体等,在全国市场占有率46%,在该领域排名第一。
06 高性能应急救援安全防护绳索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鲁普科技有限公司、鲁普耐特集团有限公司
为解决救援绳索瞬间受力时的较大冲击力对人体造成伤害、长时间持续受力时绳索拉绳变形、火灾救援时高温和燃烧等问题,项目通过绳纱匀张力控制技术、皮芯滑动控制技术、坠落能量吸收缓弹控制技术、低延伸微缓弹控制技术等7项关键技术实现了不用场景下绳索的性能组合和优化,使产品具备高缓冲、耐高温阻燃、低延伸微缓弹、防水等优异特性。
07 聚酯纤维筒子纱超临界 CO2无水染色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
主要完成单位: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昊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东华大学、成都泰华中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大学
项目创新建立了提高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和溶解速率的方法,实现聚酯纤维超临界CO2流体的全色谱染色;开发了高上染率的超临界CO2流体染色工艺,实现染色过程中低聚物、油剂及残余染料的分离与回收;开发染色釜内超临界CO2流体流场均匀性调控技术,研制大流量无轴封磁力循环泵等关键部件,形成高效稳定的超临界CO2流体染色成套装备,建立了全套超临界CO2流体染色产业化工艺技术。
08 车用超纤革反应性聚氨酯涂层加工新技术及产业化
主要完成单位: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鉴湖实验室)、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禾欣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禾欣新材料有限公司、禾欣可乐丽超纤皮(嘉兴)有限公司
针对传统 PU 涂层高能耗、高污染、高残留等缺点,项目建立了反应性 PU 多组分体系、多反应历程、多层次结构在短流程受限时温空间的物质转变和物态演进理论基础,解决了高物性协同平衡精准调控关键技术问题,开发了工业化应用的成套设备,开创了新一代超纤革 PU 涂层加工技术。
09 超细旦聚乳酸短纤维制造关键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安徽丰原生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以聚乳酸切片为原料,项目自主研发了三级阶梯式升温预结晶与连续干燥烘干技术,设计并开发了连续前纺装备系统,开发了二级牵伸高速后纺新工艺,通过水分含量、牵伸倍数、取向度、结晶度等核心参数的控制,实现了聚乳酸纤维的适度取向结晶,提升了纤维的强度和柔软性。技术成果产业化形成的超细旦PLA短纤维系列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服装、卫生用品、家纺等领域
10 电致发光纤维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东华大学、上海洞舟实业有限公司、上海科润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项目构建了电致发光纤维新材料体系,提出了一种“人体耦合”的电磁能量转换发光新机制,颠覆了电致发光的方式,开发出新型无线、无芯片的电致发光纤维产品。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光纤维结构,大幅提高了纤维的耐电压特性。项目解决了传统照明显示用发光纤维的高能耗、易发热、稳定性差、寿命短、体积质量大等瓶颈问题,已实现在特种鞋服、消防救援绳索等领域的产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