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财经记者走访多家国内碳纤维龙头企业发现,受下游需求扩张等因素影响,国内碳纤维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面临产能过剩、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技术研发障碍三大挑战,令不少企业家担忧未来2到3年内,市场会快速进入红海博弈。
碳纤维市场火热
碳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休闲、压力容器、交通建设等领域。根据赛奥碳纤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量为13.5万吨,同比增长14.4%;市场规模43.86亿美元,同比增长29%。
不久前,中复神鹰西宁年产2.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全面投产,公司产能达到2.85万吨。而在中复神鹰总部所在的连云港市,5万吨碳纤维项目中的一期3.1万吨产线预计将在2025年投产,公司子公司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也预计将在2026年投产。
这是国内碳纤维市场火热的一个缩影。
2019年以来,受疫情、国际形势等因素影响,本土碳纤维企业迎来国产替代机遇期。统计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碳纤维需求总量为74429吨,其中国产碳纤维供应量为45000吨,占比达60%。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碳纤维市场被美日等外国企业垄断。随着国内碳纤维企业的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凭借性价比优势占据市场,而以风光氢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需求快速释放,带动国内碳纤维市场迅速扩张。”中复神鹰企管部负责人说。
据悉,风电叶片是国内碳纤维应用中的大头,占到总用量的三成以上。2022年度中国风机订单量再创新高,达到93.8GW;2023年1-4月,国内风电新增装机14.2GW,同比增长35%。华创证券预计2025年我国风电叶片领域碳纤维总需求达7.32万吨,2021到2025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4.3%,市场规模将达83.4亿元。
“今年是风机大年,我们公司超7成营收源自风机行业,目前公司手头订单充足。”新创碳谷控股有限公司宣传部部长王欢说。中复神鹰也得益于风机订单增长处于满产状态。
市场的火热从企业盈利能力上也可见一斑。在已公布的2023年一季报中,国内碳纤维龙头吉林化纤净利润1207.77万元,同比大增124.65%;中复神鹰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上升11.28%;中简科技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63.67%。
三大隐忧值得关注
尽管当下碳纤维市场行情火热,但受访人士普遍表现出担忧情绪,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供需脱节或加剧市场波动。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碳纤维产能迅速扩张,吉林化纤已建成本部碳纤维复材产能1.2万吨、全资子公司凯美克小丝束碳纤维600吨,以及参股(49%)公司吉林宝旌大丝束碳纤维8000吨,合计达2万余吨。新创碳谷规划年产3.6万吨大丝束碳纤维及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建项目正加紧建设,再加上中复神鹰上述产能扩建,这三家企业的产能规划就已超10万吨,而根据国海证券预测,未来几年国内碳纤维企业扩产产能预计接近30万吨。
“当前除了风电领域具有较强可预见性外,交通工具轻量化与新能源两大板块的市场需求虽有预期但还不明显,随着国内碳纤维产业产能的快速扩张,行业将快速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王欢说。多位受访者担忧,供需脱节或加剧市场波动。
二是逆全球化趋势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国内碳纤维产业起步较晚,与欧美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存在差距,在高端产品领域尤其明显。“高端碳纤维大多应用在航空航天等‘大国重器’上,国外早已对中国市场封锁技术。”中简科技负责人说。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受逆全球化因素影响,以风机叶片为代表的出口订单下滑,抑制碳纤维产业发展。某企业负责人就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公司出口订单下滑超过30%,且未见任何好转迹象。
三是技术研发面临诸多制约。
多位受访者表示,国内碳纤维人才一直处于紧缺态势,研发人员难招成为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目前学校教学与产业实际存在脱节,产学研转化效率有待提升。”某碳纤维上市公司董秘说。
同时,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碳纤维发展,但不少企业反映,要获取政府科研项目经费依旧面临诸多难题。多位受访者表示,目前一些项目申报都需要靠第三方中介进行先期评估,而这些第三方收取的费用极高,有的占到了整个项目经费的20%以上。
另有受访者表示,由于部分碳纤维市场存在隐形门槛,民营企业想要进入非常困难,即便花大价钱研发出高性能产品,都有可能因无法中标变成沉没成本。
延链与科研成共识
记者在调研发现,面对即将到来的市场变局,国内碳纤维企业已纷纷加快布局予以应对,其中延长产业链与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成为普遍选择。
“公司在碳纤维设备制造领域具有优势,我们正在加快向上游拓展,布局原丝生产。”王欢说。无独有偶,中复神鹰、中简科技新项目同样包含原丝生产。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原丝质量事关碳纤维最终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企业向上布局既可以掌握原料供应,更能够结合原丝加大高性能碳纤维的研发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企业普遍表示技术研发面临较多困难,但也纷纷将加大研发投入作为破题关键。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低端碳纤维市场将率先进入红海竞争,而高端产品凭借不可替代性依旧可以保证较强的盈利能力。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不单要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线亦是关键。“我们已掌握了T700级、T800级、T1000级和SYM40级等产品生产,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干喷湿纺碳纤维的关键技术突破,可满足不同市场需要。”上述中复神鹰负责人说。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看好国内碳纤维市场发展远景,但今年以来国际经济缓慢复苏,国内经济承压前行,整体需求依旧不旺,短期看,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碳纤维价格或存在下探空间,降本增效将是企业比拼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