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技术经理人是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从事成果挖掘、培育、孵化、熟化、评价、推广、交易并提供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相关服务的专业人员。《对话技转人》栏目通过访谈来自不同领域、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和经验的技术经理人,共同探讨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科技花”更好结出“产业果”!本期,我们走近第二届武汉技术经理人大赛金奖得主、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副总经理郭彩霞,听一听她眼中的优秀技术经理人所具备的特质,参加大赛之后对她工作的鼓励。
时光追溯到2024年年末,第二届武汉技术经理人大赛颁奖台上,郭彩霞一袭素色长裙,笑意温煦。当聚光灯打在她手中的金奖奖杯时,这位像是从江南水墨画里走出来的技术经理人,温婉气质的背后,藏着一股破界生长的锐意 —— 她主导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目前已200项有余,累计撬动超10亿元产业价值。
优秀技术经理人的修炼法则
作为一名技术经理人,推动从科研成果到产品应用的精准“嫁接”,连接着高校、科研院所,还连接着市场和产业。“在汤逊湖畔,不是在企业挖需求,就是在实验室挖成果”,郭彩霞如此描述自己的一天。循环往复,日复一日,从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相关工作已有15年。
这种在旁人看来枯燥平淡的日常,郭彩霞却说,她很享受“泡”实验室、“挖”成果的沉浸式体验,带团队、跑企业、问需求,乐在其中。
“‘三心’铺就技术经理人成长之路:初心、耐心、信心。始终秉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初心,锤炼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漫长过程中耐得住寂寞的耐心,坚定相信科技创新能带动产业创新的信心。还要兼具技术与管理的复合型思维,用良好的沟通能力连接供需端,强大的领导力与执行力推进技术成果落地转化时间轴。”对于优秀技术经理人的基础特质,郭彩霞如是说。
此外,在平台运营中,郭彩霞团队不仅推动纤维材料的技术研发,还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落地。她们曾推动“绿色高性能防护超材料”项目的落地转化,促进核心专利转移和多件新专利申请,助力开拓市场、提升竞争力。这种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需要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并精准把控风险。在技术参数调整、知识产权布局、生产线改造间反复斡旋,最终促成技术落地。
所以,作为技术经理人,郭彩霞认为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至关重要。她经常通过行业论坛、政策解读会更新知识库,多维度的知识储备,让她能在科研端与产业端的“语言鸿沟”间架起桥梁。同时,要注重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正如在第二届武汉技术经理人大赛中,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快速完成技术分析与企业需求匹配,这都得益于日常工作中的默契积累。
“技术经理人应是科学家的严谨、企业家的魄力与社会活动家资源整合能力的集合体。”郭彩霞这样定义职业底色,俨然就是一个“六边形战士”。
技术经理人的工具箱:AI赋能与制度创新
面对“如何优化职业生态”的提问,郭彩霞称,政策支持是关键。武汉推出的“四方有奖”技术交易激励、科技网格体系等举措,为技术经理人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建立行业标准化培训体系是保障,涵盖技术评估、法律风控等模块。将模糊的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方法论,让技术经理人“刻意训练”、快速成长。
主动拥抱技术变革是动力,例如利用AI工具提升供需匹配效率。未来,技术经理人可能更像“创新生态的架构师”,而非简单的中间人。既要捕捉政策风向,又要感知技术脉动,更要听懂市场心跳。
荣获大赛金奖后的职业出圈
“在工作方面,得益于武汉技术经理人大赛的影响力,很多高校的人才团队主动链接,一起探讨如何提升产业化落地效率以及一些专精特新企业,提出共建产业创新研究院的主张。”郭彩霞如是说。
采访尾声,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即将到来的江夏首届技术经理人大赛,郭彩霞称,从去年得知江夏要举办此次大赛时,她已然觉得江夏区已走在全市的前列,而且在她此前所参加的武汉技术经理人大赛,整个获奖选手中有6位都来自江夏,这也直接印证了江夏这几年越来越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至于获得金奖殊荣有何感言,郭彩霞的回答依旧带着技术经理人特有的务实:“奖项是对‘有效链接’的认可。”在她看来,获奖的价值不在于聚光灯下的光环,而在于如何让科技创新真正流淌进经济社会的血脉,在科技成果转化之路上继续坚定不移、不忘初心地走下去。
这位温婉的优秀技术经理人,正以坚定信念和专业能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故事。
当更多“郭彩霞”开始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重构创新链条,当技术转移进入“蓬勃生长时代”,或许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既能仰望星空、又懂脚踏实地、心怀长期主义的科技“红娘”。
当成果转化成为科技与产业的常态,一场静水深流的技术革命,已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