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

2月11日

《长江日报》3版刊登了专访报道

《江夏区委书记张斐:从头抓紧  干在实处  奋力谱写“转型年”新篇章》

 全文如下:


江夏区委书记张斐表示,2025年是江夏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年”。江夏区将扛牢经济大区“挑大梁、当先锋”的使命担当,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力争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长8%,奋力实现“开门红”“开门旺”,为全市加快“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贡献更多江夏力量。

锻强产业筋骨,夯实工业“基本盘”。围绕“331X”产业布局,深化全产业链“链长+链主+链创”机制,探索“六个一”的产业培育机制。聚焦优势领域,做强“汽车转向之都”“智慧车灯之都”“绿色能源之都”等拳头性产业;深挖细分领域,发展合成生物、基因药物、智能物联等成长性产业;抢滩未来领域,培育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引擎性产业,加快打造1个1000亿级产业集群、2个300亿级产业集群、4个200亿级产业集群。

突出创新转化,激活增长“新动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转化通道,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用”的导向,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校合作、资本参与的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构建“创新楼宇+创新园区+创新街区”的环汤逊湖大学创新带和产教融合示范区,统筹政产学研金服用等资源,促进华科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华师未来教育研究院、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等研发机构加快产业化,力争全年引进(孵化)高校院所产业化项目20个以上,启动2个产业学院建设,市级以上孵化器5家以上。

聚焦市场主体,壮大发展“生力军”。坚持“招大引强”与“培优育小”并重,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开展市场主体梯次培育工程,深挖增资扩产潜力,支持更多企业扩大生产、追加投资、落地项目,力争全年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态势。

优化服务保障,营造一流“好生态”。深化全周期调度、全要素保障、全流程服务、全方位督办的“四全”工作法,保障项目快落地、快投产、快达效。全力做好要素保障,系统实施“亩产约束刚性化、园区运营专业化、数据要素市场化、场景开放一体化”改革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