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成果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面临多个“死亡之谷”,这其中既有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也有早期科研成果技术与商业化验证的“最初一公里”难题。《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6.7%,其中,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明显偏低,仅为3.9%。概念验证是从知识概念到成果样品的过程,通过对基础科技成果开展技术与商业化验证,减少成果转化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的关键环节。概念验证平台是近年来国内外积极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种重要载体,为基础研究成果提供技术可行性、市场可行性、中试熟化以及资源对接等验证服务,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有机结合,减少科技成果在转化初期的“夭折”几率。目前在推动概念验证平台建设中还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促进概念验证平台建设的科学指引缺失

概念验证平台在我国还属于新事物,总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天津市为此成立了由14位院士、200多名专家组成的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咨询委员会,为重点行业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建设提供服务指引。而目前对于概念验证平台的功能定位、组织管理、建设模式、运营方式、激励机制等方面仍在探索过程中,对概念验证平台建设的调查研究还不够深入,在科普宣传、科学规范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建设概念验证平台方面也比较欠缺。

促进概念验证的项目资助计划缺乏

部分国家和地区早已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概念验证项目,如新加坡2008年实施概念验证资助计划,欧盟2011年设立概念验证基金,为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可市场化成果提供资助。北京2020年开始征集概念验证项目并给予资助,上海浦东成立5000万元概念验证基金,但我国大部分地区如广东等地目前还没有关于促进概念验证的资助计划。


 

建议


强化对概念验证平台建设的政策支持

一是加快研究出台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指引或管理办法,明确概念验证平台的建设布局、管理模式和政策措施,引导高校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建立或联合建立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概念验证平台。

二是对概念验证平台给予创建、运营补助。对获批创建的概念验证平台,省级财政资金给予一次性补助;开展概念验证平台建设运行评估,对于运行情况良好的,给予评估后补助。

三是建立概念验证项目市场化遴选机制,改革传统专家打分评优的项目遴选方式,组建由学术界、产业界和投资界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重点围绕项目的技术突破性、成果可转化性和未来市场潜力方面,采取项目路演等公开竞争方式进行遴选评价。


加强对概念验证平台建设的科学引导

一是借鉴天津模式设立概念验证平台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科技专家、企业家、创投家、法律专家、安全及环境评估专家等各界专家作用,对概念验证平台建设进行分类指导,为概念验证平台的组织管理、建设运营等提供高水平决策咨询,推动概念验证平台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二是强化概念验证平台建设的科普宣传,如定期开展互动交流研讨,总结典型案例与经验做法等,推动各类创新主体深入了解概念验证平台的作用功能、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鼓励概念验证平台探索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建设模式。

三是引导概念验证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涵盖成果转化带头人、专业技术经理人、知名专家等在内的专业化运营管理人才队伍。


设立专项资金实施概念验证资助计划

一是设立省级概念验证资助专项资金,组织实施概念验证资助计划,对具有市场化潜力的基础研究成果,给予技术可行性和市场可行性研究接续支持,推动项目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成熟度和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成果,加速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二是实行概念验证项目全国申报机制,面向全国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广泛征集概念验证项目,择优予以资助,推动更多优质概念验证项目落地转化。

三是支持概念验证平台设立种子基金,资助一批概念验证项目,并对纳入政府概念验证资助计划的项目进行跟投;鼓励概念验证平台参加或举办各类创业孵化活动,支持获得概念验证资助的科技成果进一步获得风投等创业支持。